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淳化县现代名片

    信息发布者:程涛123456
    2016-11-25 19:47:40   转载

    淳化县

     编辑
    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08°18′—50′,北纬34°43′—35°03′。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永寿彬县相望。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淳化县位于三秦之腹,泾水之阳,南接北仲、嵯峨二山,北枕子午岭余脉甘泉山(今黄花山),东依爷台山,西邻金池水。山围水绕,盆抱而聚。冶峪蜿蜓贯其腹,泾水滔滔绕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1] 
    中文名称
    淳化县
    外文名称
    Chunhua County town
    行政区类别
    县区
    所属地区
    陕西省咸阳市
    下辖地区
    辖12镇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1200
    地理位置
    咸阳市北部
    面    积
    965平方公里
    人    口
    户籍人口19.27万(2014年)
    方    言
    中原官话-关中方言-淳化话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爷台山 关中大峡谷
    机    场
    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
    咸阳站
    车牌代码
    陕D
    GDP
    57.38亿(2015年)
    人均GDP
    29320元人民币(2015年)
    常驻人口
    19.57万(2014年)

    目录

    1. 1 历史沿革
    2. 2 行政区划
    3. 3 地理环境
    4.  位置
    5.  地貌
    6.  气候
    7. 4 经济发展
    1. 5 现任领导编辑
    2. 6 6行政区划编辑
    3. 7 经济
    4.  综合
    5.  农业
    6.  工业
    7. 8 资源
    1.  土地
    2.  水利
    3.  矿物
    4. 9 教育
    5. 10 民生
    6. 11 交通
    7. 12 旅游
    1. 13 特产
    2. 14 著名人物
    3. 15 荣誉

    历史沿革

    编辑
    原始社会,先民就在今淳化地区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有云阳国邑。淳化县淳化县(5张)商代的云阳氏在今淳化县北建妘氏国。那时的“国”指区域,如同一方。西周,云阳地属豳国。春秋初期,云阳为秦踞有,战国时期,秦设云阳邑。“邑”当时是行政区域单位,相当县。[2]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国自栎阳邑(今陕西临潼东北武屯镇)徙都咸阳,置三十一县,云阳县为其中之一,这是淳化历史上最早的设县。西汉继秦建云阳县,秦汉两朝的云阳县城,就是今铁王镇凉武帝村一带遗存的甘泉宫故城。[2] 三国魏明帝时,司马宣王(司马懿)辅政,取消云阳县,在云阳县旧地设抚夷护军(执掌中央军队的重要军事长官),司马宣王为护军将军。西晋元康元年(291),赵王司马伦取消护军,故“云阳县”归在池阳(今泾阳)县管辖。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在今泾阳县云阳镇(古称水冲城)另立云阳县。三代、战国的云阳邑、秦汉的云阳县,名称源自县北有云蒙山(甘泉山),县置在山南(阳),因有云阳之称。北宋淳化四年(993),于梨园镇(今淳化县城)建县,修复唐代梨园旧城为县城,以淳化年号为县名。淳化县署初在县城北门内路西,堂名吏隐堂。[2] 明洪武初年,知县楚桓移县署于南,即今淳化县人民政府及公安局一带。清顺治元年(1644),淳化县直隶陕西布政使司。雍正三年(1725)改属邠州直隶州民国初(1911~1912),淳华县属秦陇复汉军政府和中华民国秦省军政府;民国2年(1913)属陕西道;民国3年(1914)属关中道;22年(1933)直属陕西省;25年(1936)属第七行政督察区;33年(1944)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36年(1947)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38年(1949)3月改属邠州府,后属邠州专员公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淳化县北部属陕甘宁边区。1933年4月~1934年2月,淳化县北部苏区,属陕甘边区照金根据地;1934年2月~1935年10月,分东西2区,西区谓赤水(既体现红色政权之意,又含三水部分境域而名),东区称淳耀(是为淳化、耀县两县地之合而名)。隶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1949年2月24日全县县城解放,赤水县改为淳化县,属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辖。建国后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所辖,是年改属宝鸡专区,1957年复属咸阳专区;翌年12月并入三原县,原辖地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公社;1961年9月复为淳化县,属咸阳专区(1970年6月改称咸阳地区);1983年10月撤咸阳地区成立地级咸阳市,淳化县为其辖。[3] 

    行政区划

    编辑
    唐云阳县共辖20乡,今仅知金龟、平泉、古鼎、谷口4乡,余不详。金龟乡有梨园镇。宋云阳县曾置11乡,后改为6乡,辖80村镇。方善乡在县东,辖淳化地图淳化地图18村;流金乡在县东南,辖12村;嵯峨乡在县北,辖18村;武康乡在县西,辖18村;青龙乡在县南,辖14村。金龟乡有梨园镇,县东10里有孟店镇。宋淳化县辖金龟、平泉、古鼎、甘延、温丰、威远6乡。[4] 明初县境广70里,袤70里,编户32里;明成化中复分三水县,编户18里。时有姜嫄镇、通润镇、石桥镇、官庄镇、泰颠镇、常实镇等6镇。清代,编户6里。分别为:南阳里(今方里、夕阳、固贤一带),永集里(今石桥、米仓、南村一带),积义里(今城关、大店一带),向化里(今润镇、车坞一带),安土里(今十里塬、马家一带),怀德里(今官庄、北城堡一带)。共辖247村。民国元年~11年(1912~1922)行政区划,仍沿清时里制。民国12年~19年(1923~1930)分为3区。[4] 民国22年(1933)春,改为3区14乡镇,351闾。民国28年(1939),全县18乡镇编为6个乡镇,共辖30保。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淳化县设置8区51乡,辖154个行政村,444个自然村。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淳化县编为6区45乡432个自然村。1953年6月至1956年2月,根据省调整区乡行政区划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拨彬县龙高区的井村、兴桥、里村沟圈3乡归淳化县。将原淳化一、二、三区(老区)调整为4个区。共设置7区48乡465个自然村。1958年12月,撤销淳化县,行政区域并入三原县。原淳化县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人民公社,辖25个管区。其中,官庄、十里塬、方里3个公社辖区不变,原润镇、铁王、南村、石桥、城关5个公社合并为淳化人民公社。[4] 1962年4月,划出秦河、铁王两社部分地区,成立安子哇公社,全县人民公社增加到19个。1962年11月,于边远地区新设方里、十里塬、铁王、官庄4个区工委,辖方里等13个公社。石桥、大店、车坞、城关、润镇、南村6个公社则直属县政府领导。19个公社共辖219个大队,797个生产队,765个自然村。[4] 1984年10月,咸阳地区撤销,设咸阳市。淳化县属咸阳市辖县之一。当年的体制改革中,实行政社分设。将原18个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1992年,润镇乡甘南、甘北、甘东村合并为甘沟村。1993年4月,城关镇枣坪村第二村民小组撤销,成立枣坪居民委员会,隶属城关镇。[4] 2001年11月,将原来黄甫乡并入胡家庙乡,安子哇乡并入秦河乡,北城堡乡并入十里塬乡,夕阳乡并入方里镇,南村乡并入城关镇。至此,原来的20个乡镇合并为10乡5镇。2005年10月,合村并村将原来的370个行政村合并为204个行政村。[3] 2011年淳化县辖12镇:城关镇官庄镇马家镇方里镇、润镇镇、胡家庙镇、十里塬镇卜家镇、车坞镇、铁王镇、固贤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3]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地处东经108°18′—50′,北纬34°43′—35°03′。县城距西安市100公里、咸阳市76公里、三原县城45公里、耀县县城(经三原)92公里、泾阳县城46公里、礼泉县城(经咸阳)107公里、永寿县城146公里、彬县县城(经旬邑)115公里、旬邑县城75公里。

    地貌

    淳化县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地势北高南低,向南倾斜。海拔介于630~1809米之间,相对高差1200米左右。淳化县由北山区、南山区、东台地、西台地四大块组成,地貌以原梁沟壑为主,原地与山地之比约8:2。县境南缘有嵯峨山、北仲山,属奥陶纪石灰基岩所形成的土石山地,土层较薄,基岩裸露较多,海拔在1000~1599米之间;北缘有黄花山、凤凰山、爷台山,属子午岭山地南端余脉,土壤下部为三叠纪砂页岩,上覆厚薄不等的黄土,海拔在1300~1809米之间。南北山峦中间是广阔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总括全县地貌类型,则可归纳为“一山、一丘、五原、三沟”,原面大而山地少,沟谷多而水流小。[5] 

    气候

    淳化景观淳化景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1月平均气温一4.3℃,极端最低气温-21.3℃,7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39.4℃。平均年日照2372.7小时,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269天,5℃以上持续时间220天。年平均作物活跃生长期173天,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00.6毫米,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3%。极端降水量1964年最多822.6毫米,1977年最少409.5毫米。年降水变率14%,很少出现涝灾,但旱灾却常发生。灾害性天气有冰雹、霜冻、寒潮及干热风等。[5] 

    经济发展

    编辑
    2013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果畜强县、旅游强县、新型工业强县和生态名县”的奋斗目标,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建设美丽淳化”的发展定位,快速推进“一体两翼”(县城、大店新区、润镇新区)城镇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抓产业、促增收,抓项目、促投资,抓投入、惠民生,县域经济呈现出了“稳重推进、快中有好、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25亿元、增长13%,占咸阳市1860.4亿元的2.7%,占陕西省16045.21亿元的0.31%;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00万元、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71亿元、增长25.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29亿元、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51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311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525元、增长14.5%。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国家级卫生县城、陕西省园林县城、陕西省旅游强县等省部级荣誉30多项。淳化县2013年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国土面积983.81(平方公里)0
    年末常驻人口19.5(万人)0.26%
    生产总值50.25(亿元)13.0(可比价)
    第一产业增加值24.29(亿元)4.7(可比价)
    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27.4(可比价)
    第三产业增加值9.11(亿元)9.5(可比价)
    财政总收入12941(万元)12.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0(万元)21.8%
    财政总支出112881(万元)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29(亿元)26.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亿元)15.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民人均纯收入7518(元)1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1(元)10.6%
    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247亿元,可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29亿元,可比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16.848亿元,可比增长27.4%;第三产业完成9.109亿元,可比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二、农业农业生产较好发展。2013年,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市场价格波动、疫情频发等不利形势,淳化县立足抗灾减灾,加大疫情预防力度,强化措施抓生产,农业生产较好发展。据统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1.75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农业完成产值27.8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6.8%。林业完成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2013年来我县生猪保险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等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加大了对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力度,规模养殖大户和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全县畜牧业发展,鼓励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7.7%。渔业完成产值110万元,同比增长22.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03%;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4.92亿元,同比增长1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1.8%。三、工业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生产紧紧围绕“工业富县、工业强县”理念,集中培植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16446万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7146万元,同比增长25.03%。主要产品产量增减互显。从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年水泥48.02万吨,同比增长75.5%;水泥熟料36.28万吨,同比增长104.5%;饼干0.63万吨,同比增长8.5%;空心砖(砖)12.61万块,同比增长68.6%;压缩机配件3.9万件,同比增长75.6%;果汁5.85万吨,同比增长13.3%;矿泉水26.39万吨,同比增长30.4%;白酒1.26万吨,同比增长20.8%;荞麦粉1.13万吨,同比增长46.3%;硅质砂岩110.45万吨,同比增长58.8%;苹果干0.36万吨,同比增长159.2%;套袋234598万只,同比增长16.7%;服装79.1万件,同比增长60.7%;农用氮磷钾肥20.08万吨,同比增长59.0%;原煤99.69万吨,同比下降7.6%;原木家具1.26万件,同比下降85.1%。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投资项目共有98个,比2012年同期的107个项目减少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2894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594万元(含房地产1800万),同比增长36.17%,跨区项目完成投资11700万元,同比下降42.36%,农户投资完成5600万元,同比下降39.81%。建筑业稳步增长。2013年在各种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动下,全县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全年资质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97亿元,同比增长43.7%。五、交通、邮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公路养护工作日益加强。201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838.37公里,其中:柏油路364公里,水泥路810公里,砂石路510.9公里。全年共投资养护资金1024万元,整修路容1105公里,新建砼水沟8.8千米,清理水沟76千米,清理塌方6490立方米,回填缺口2870立方米;疏通管涵56道,整修行道树并涂白240公里,刷新示警桩1830个等。通过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不断加强,使全县公路养护质量大幅提升,县、乡级好路率分别达到85%和75%,工程合格率100%。邮政业务量快速提升,通信业总水平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1201.68万元,同比增长38.4%;全县年末拥有固定电话7500部、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05600户、互联网上网年末用户11591户。六、商业、旅游消费市场平稳发展。2013年,全县商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51亿元,同比增长15.0%。分行业看:零售业为主,其他行业为辅。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9.39亿元,同比增长15.7%;批发业累计实现零售额0.82亿元,同比增长7.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17亿元,同比增长7.9%;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6.4%。旅游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淳化县成功创建了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国家3A旅游景区,新建标准化农家乐接待户20户,升等改造30户。截至12月底,全县共接待各界游客127.71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9.6%。七、财政、金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财政支出112881万元,比上年增长4.9%。金融形势稳定发展。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8809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6736万元,增长2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90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1.0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654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3.5%;短期贷款余额35361万元。八、教育、文化、卫生教育质量持续提高。2013年全县专任教师总数为2228人,较上年增加87人,其中:幼儿园151人、普通小学1063人、普通初中803人、高中(含职高)209人、特教学校2人。全县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数5327名;普通小学74所,在校学生13223名,较上年减少8435人;普通初中16所,在校学生6633名,较上年减少1529人;高中2所(含职高),在校学生5349名,较上年减少549人;特教1所,在校学生16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97.3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3.35%。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3年,淳化县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挖掘、包装富有淳化地域特色的品牌文体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推进淳化大文化建设,形成富有淳化地域特色文化板块,在为“三强一名”县建设提供动力和文化氛围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全县文化经营单位共56家,涉及从业人员501多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577.20万元,较上年增长28.84%。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13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5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个、淳化县药品采购结算管理中心1个、县卫校1所。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725张,较上年增加16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40人,较上年增加14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2.3‰和2.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全县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七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年共发放免费分娩卡1477张,享受免费住院分娩政策补助共1477人。九、人口、社会保障2013年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户数为64199户,较上年增加1582户;总人口为203951人,较上年增加3716人,其中:男性人口105607人,占总人口的51.8%;女性人口98344人,占总人口的48.2%。当年出生2194人,死亡442人。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年末常住人口19.5万人,较上年增加0.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24‰,死亡率为5.77‰,自然增长率为3.47‰。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达到22311元,增长10.6%;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518元,同比增长14.4%。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强,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2013年度,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3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为500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数2598人,同比减少5.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数20138人,同比增长2.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164842人,同比增长0.5%。农村五保供养人数67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85182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为29356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为8132人,工伤保险参加人数为12873人,生育保险参加人数为8553人。2014年淳化县生产总值完成53.5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065.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8亿元、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亿元、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亿元、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4654元和8451元,分别增长10.5%和12.4%。[6] 2014年淳化县卜家果畜菜一体化农业示范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固贤佳茵等6个县级农业示范园晋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个示范园面积达到5.5万亩,新栽核桃1.5万亩,新栽葡萄、樱桃、油桃等时令水果1.9万亩,新发展设施蔬菜1000多亩、大路菜5万亩、食用菌120万袋。现代果业持续升级增效,“333”工程建成海升标准化双矮密植示范园,淳化果品交易城建成运营。生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PIC曾祖代种猪繁育基地出栏种猪2万头,温氏车坞猪场生产猪苗7.5万头、园林场猪场一期建成投产,扶持发展“温氏模式”家庭农场216个、累计达到331个,淳化县生猪出栏达到40万头。[6] 

    现任领导编辑

    编辑
    刘 涛刘 涛,现任中共淳化县县委书记, 主持县委全面工作。张斌林张斌林,现任淳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辛民 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武冬莉武冬莉,现任淳化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主持政协全面工作。林 梅林 梅,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主持县纪委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投资发展环境、农业农村、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工作。协助刘涛同志负责招商引资和旅游强县建设工作。分管县纪委、监察局、农工部(新农办)、统筹城乡办、总工会、妇联、团县委、关工办。联系县招商局、文物旅游局、创建办、国土资源局、农牧局、水利局、林业局、粮食局、扶贫农发办、果业中心、气象局、茨坪电站、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邮储银行。雷党社雷党社,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副书记。 主持县委日常工作。负责城市经济、党校、大店新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委办、机关工委、国家保密局、县委党校、大店新区管理委会。联系县人大、县政协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交通运输局、咸阳公路管理局淳化公路管理段、工业发展局、中小企业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淳化分部、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刘敏轩刘敏轩,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主持县政府日常工作。协助张渭同志分管县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发展改革、统计、民政、司法、监察、审计、信访、税务等方面工作。分管县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民政局、司法局、监察局、审计局、信访局。联系县人武部、法院、检察院、国税局、地税局、养老经办中心、编办、考核办、老干局、工商联、驻淳部队。鱼剑锋鱼剑锋,现任中共淳化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主持县委组织部工作.负责干部、干教、党建、考核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委组织部、老干局、编办、基层办、考核办。联系县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电力局、邮政局、养老经办中心。穆宁谦穆宁谦,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持县委宣传部工作。负责宣传、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委宣传部、县科协、文明办。联系县教育局、文体广电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志办、网络公司。刘 旭刘 旭,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常委、副县长。协助张渭同志分管招商引资工作。负责国土资源、文物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食药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金融等方面工作。分管县招商局、国土资源局、文物旅游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金融办、盐业公司。联系县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邮储银行、财险公司、寿险公司。高生奇高生奇,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主持县委政法委工作。负责政法、信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委政法委、610办、法院、检察院。联系县审计局、公安局、司法局、煤炭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蔡建发蔡建发,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常委、武装部部长。分管人民武装工作。刘钰堂刘钰堂,现任中共淳化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主持县委统战部工作。负责各民主党派、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委统战部、县档案局、工商联、残联。联系县民政局(民宗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物价局、烟草局、商务办、供销社、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强俊明强俊明,现任淳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秋生李秋生,现任淳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峰崔玉峰,现任淳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朝东王朝东,现任淳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会文张会文,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负责工业、交通、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煤炭、电力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工发局(中小企业局)、交通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安监局、煤炭局、茨坪水电站工作。联系县电力局、咸阳市公路局淳化县公路段、中石油公司、中石化公司。刘 艳刘 艳,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负责教育、卫生、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教育局、卫生局、科技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创建办工作。联系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科协、档案局、文明办。贠彦武贠彦武,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负责公安、消防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工作。协助刘敏轩同志负责信访稳定工作。赵 威赵 威,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文体广电、信息化建设、通信及大店新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住建局(人防办)、文体广电局、大店新区管委会、信息办、住房公积金办、残联工作。联系县邮政局、电信局、网络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辛 民辛 民,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负责农村、农业及扶贫开发方面的工作。分管县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果业中心、扶贫农发办、供销社、清偿办工作。联系县委农工部(新农办)、统筹城乡办、烟草局、气象局。刘晓宝刘晓宝,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中行扶贫工作。协助辛民同志分管县扶贫农发办工作。孙 浩孙 浩,现任淳化县政协副主席。唐志磊唐志磊,现任淳化县政协副主席。杨 冰杨 冰,现任淳化县政协副主席。姚武将姚武将,现任中共淳化县委正县级调研员。张延寿张延寿,现任淳化县人民政府正县级调研员。郭维民郭维民,现任淳化县人大常委会副县级调研员。

    6行政区划编辑

    编辑
    淳化县总面积9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11200。代码:610430。区号:029。拼音:Chunhua Xian。淳化县辖12个镇、2个发展服务中心:城关镇、官庄镇马家镇方里镇、润镇、胡家庙镇、十里塬镇卜家镇、车坞镇、石桥镇、铁王镇、固贤镇、秦河发展服务中心、秦庄发展服务中心。淳化县行政区划一览城关镇 辖3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城关居委会、枣坪居委会、南关居委会、城关村、北柳沟村、南柳沟村、罗家庄村辛店村、撑底村、屯庄村、枣坪村、庄头村、董桥村、高岭村三里村、崾岘村、土官村、王家咀村上南村辛庄村、下南村安社村、老桥村、西渠村、中咀村、北村、冯家咀村、崔家塬村、雷家岭村、南耀贤村、九倾塬村、上丁户村、下丁户村。官庄镇 辖26个村委会:官庄村党家村、景罗村刘家坳村孙家村、仙家村、寨里村、南邢村李家村、张村、上塬村、申阳村、火石梁村、南庄村、梁家村、王家河村、席家村、北张村、占张村、上坳村、皇城村、北庄坳村、沟渠头村、庄子头村、北庄村焦家村马家镇 辖29个村委会:马家村、辛家村、曹村、马岭村桥上村庄子村、后哇村、李家村、李梅庄村、火留岭村、李梅庄山村、火留村、高家河村、永丰村、东咀村、对坡村、高家村、西坡村、南乡村、堡子村东村、强家村、德义村、西木俭村、崔王村南曹村吴家村罗家村、温塘村。方里镇 辖47个村委会:方西村、方东村、北居寨村、南居寨村、桃渠村、西坡村、高家村、田壕村、辛留村、桥西村、安塬村、北山麻村、南山麻村、蔡家村徐村常村、强村、官庄村、野狐咀村、二王庄村陶家庄村、华子山村、魏村、东柳村、朱登村、党家村、桐树渠村、夕阳村、田家村、秋社村、寺前村、庄子村、冯寨村、陈家咀村、沿渠村、黄花坪村、宋家山村、吕家沟村、汉寨咀村、张家村、汉寨村、余寨村、宁塬村、余家碱村、唐家碱村、兴安岭村、山里村。润镇 辖24个村委会:东北社村、东胡同村、背后坡村、北村、南场村、郭家堡村、王家沟村、湫池沟村、善花村、张家岭村、西坡村、枣子坡村、梁家村、沟东村、郑家村、居集坳村、西步村、甘沟村、东步村、草地村、后旨头村、下寨子村、寨子村、寨子渠村。胡家庙镇 辖34个村委会:胡家庙村、冯家村、刘家村、王家村、井村、沟里村前庄村后庄村、枣林村、郭家村、上罗村、李家村、南袁村、北袁村、岳家坡村、那家村、南张村、莫寺村、黄甫村、白纸头村、坳里村、生庄村、只桥村、文庄村、来院村、寇北村、寇庄村、寇堡村、李家村、庙店村、里村、沟圈村、御泉村、文家咀村。十里塬镇 辖32个村委会:十里塬村、中咀村、崾岘村、何家山村马家山村肖家村、张家村、高碱村、蒙家村白家村、沟圈村、上庄子村下庄子村刘家堡村、刘家咀村、魏家村宁家村梁家庄村、北城堡村、半截沟村、上马山村、关道村、赵家村、赵家碱村、王家村、王家堡村蒲家村三里塬村、细咀村、平咀村、崔家村、仙家河村。卜家镇 辖18个村委会:西奉村、白庙村、王家咀村、东奉村、薛家村、桥上村、营房坡村、城前头村、亮马台村、蒋家山村、西沟村东庄村、姚郑村、土家咀村、排子村、孙家岭村、卜家村、南新庄村车坞镇 辖29个村委会:车坞村、皂角树村何村、南胡同村、北居集村、居集村、居集岭村、撑底村、贤仓村、张寨村龙虎村、大店村、齐子塬村、吴古寺村、南庄村、国乡村、朱家坪村、马家坡村、孙家咀村、地母庄村、孟庄村、谋庄村、邓家村、辛庄村、西庄子村庞家村、沟圈村、堡兴村、巴村。石桥镇 辖16个村委会:石桥村、引安村、咀头村、大槐树村、白家咀村、史家塬村、高家河村、金川湾村、闫家沟村、刘家碱村、鱼车山村、雒家村、鱼车村、富德村、李塬村、杏塬村。固贤 辖17个村委会:固贤村、老村、谈村、沿渠村、郭丁村、姚店村、咀头村、丁村、上常社村、下常社村、里寨村、复兴村、贵村、贵家庄村、北壕村、小豆村、渠上村。铁王 辖24个村委会:铁王村、肖咀村、南相屋村、北相屋村、大疙瘩村、西咀村、赵家村、寇家村古城村塔尔寺村、下堡子村、胡家村、南塬村、核桃沟村、北塬村、崖腰村、小池村、红岩村、小沟畔村、武家山村、程家堡村、董家村梁武帝村、英烈村。秦河发展服务中心 辖31个村委会:秦河村、高崖头村、秦坡村、前白甫村、后白甫村、北坡村山后村、兔鹿村、桃渠塬村、唐沟畔村、桃河村、范家坪村、秦哇村、纸坊村、范山村、王河村南坪村、安子哇村、于家坪村、石尧村石沟村、潘家坳村、高家坡村辛庄子村、甘沟河村、王家庄村、东湾村周山村、高家河村、后沟村、东塬村。秦庄发展服务中心 辖15个村委会:秦庄村宋村、西柳村、林庄村、九庄村、米仓村、沿村、西洛坊村、东洛坊村、旧堡子村、寺村、文家庄村夏村、肖家村、炮留村。[7] 

    经济

    编辑

    综合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57.38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7037.4万元,同口径增长16%,增速列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87元,分别增长8.24%和9.9%。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38亿元、增加值1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5.5%。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28亿元,同比增长14.1%。[8] 2010年,淳化县生产总值完成32.2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11.6%,年均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85万元,年均增长26.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年均增长3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年均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6元,较“十五”末增收2772元,年均增长21.3%。[9] 

    农业

    考古表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淳化县境内即有了原始农业。其后至今,生产关系经历了原始、奴隶、封建、社会主义公有制4种形式。旧的生产关系长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生产条件落后,耕作技术陈旧,1949年亩产仅47.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96.25公斤。[10] 1996年粮食亩产提高到142.5公斤,在面积减少近10万亩的情况下,总产达7.29万吨,比1949年增加109.94%。农业总产值达33114万元,比1949年增加37.1倍。[10] 2007年淳化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54948万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年计划的120.8%。其中农业完成产值1176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9%;林业完成产值439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畜牧业完成产值2809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8.1%;渔业完成产值5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03%;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47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11] 

    工业

    出土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淳化县即出现原始手工业。秦汉时期,砖瓦、制陶在全县已很普遍。明代以后,境内始有零星人力采煤,土纺、土织遍及乡村,酿酒、榨油、铁匠、木匠、石匠等手工业亦有发展。清代,民间手工业匠辅、作坊已有规模。[12] 民国年间,私营手工业较前发展。1934~1945年,赤水、淳耀县曾兴办过一些工业,但只经历短暂的时间而停业或迁往外地。建国初期,全县手工业发展较快,1956,年较有规模的均并入集体性质的手工业合作社。1958年,出现“办厂热”,但收效不大。60~70年代,工业发展缓慢。1973年,全县始通高压电。此后,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办、乡镇工业发展迅速。[12] 至1986年,建成机械、建材、煤炭、造纸、食品等门类的工业企业66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82万元(不变价)。1993年,发展到87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597万元(不变价)。1993年后,县办工业和乡镇所属工业企业发展减慢,但个体企业迅猛发展。至1996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968家,从业人员654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不变价)。其中县办工业23家,总产值2356.4万元,实现税利196.15万元;乡镇工业945家,总产值7226.5万元;手工业总产值3923.1万元。[12] 淳化水利淳化水利工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当地充足的农副产品为原料,大力组织生产,200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119000万元,是1978年526.9万元的226倍,年均增长19.8%;实现工业增加值34100万元,是1978年169.4万元的201倍。[11] 

    资源

    编辑

    土地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设云阳县,辖境域约为今县地。以后至唐代,随着政区变更,扩缩不定。明代以后基本稳定。明隆庆,淳化县有夏地1763.24顷,秋地1224.003顷,夏秋地共2987.243顷(折合29.8万亩)。清康熙八年(1669),有耕地32.7万亩。十年(1671),有耕地52.7万亩。民国30年(1941),荒芜耕地达4万亩。至1949年,全县土地面积147.57万亩,其中耕地70.5万亩,人均12.11亩。[13] 建国后,先后进行过4次土地资源调查。1950~1953年查田定产,逐块丈量土地,全县有耕地74.83万亩。1980~1981年区划调查,全县土地面积983.81平方公里(147.57万亩),其中耕地69.2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9亩。1989~1992年土地资源详查,全县土地面积976.7平方公里(146.41万亩),其中耕地64.13万亩。1995年,对全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变更调查,总面积146.41046万亩(976.0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75万亩。[13] 

    水利

    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年平均总量为9890万立方淳化地图淳化地图米。冶峪河是淳化县主要河流,流经县城。地下水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温14—24℃。矿泉水资源,境内有多处。主要有御泉、甘泉马路泉等,而以汉御泉最为驰名,可谓千年流饮。此泉是汉高祖刘邦御封之泉水,位于县西胡家庙乡黄甫镇御泉堡附近。[14] 

    矿物

    淳化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地貌处在鄂尔多斯地面南缘褶皱带上,地质构造比较单一,地质时期地壳活动不强烈,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隆起和下沉,成为矿藏生成的主要环境,地质自北而南为陕甘宁盆地,出露地层为中生三叠系,侏罗系,奥陶系。在漫长的地壳演化中,以沉积性矿床为主要形成了以煤炭、油页岩为主的能源矿产资源;以陶土、高岭石、伊利石、石灰石、矿泉水、腐植酸肥料煤、大理石为主的非金属矿资源,以铁矿石为主的金属矿产资源,以石英砂岩、白云岩及砂、石、粘土为主的其他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储量除石灰石储量曾普查推断储量外,其余均为区域矿产资源的调查,需进一步勘探或出让探矿权和开采权开发利用。[14] 

    教育

    编辑
    大观二年(1108),县有学署。元至明、清有塾、馆。清顺治时建社学。康熙年间办义学。乾隆时设书院。县设教谕、训导掌管学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县设劝学所。次年,云阳书院改设县立高等小学堂。是年设劝学所,辅理教育行政。宣统元年(1909)遂建初等小学堂。[15] 民国3年(1914),改学堂为学校。民国8年(1919),陕西靖国军司令部参议于鹤九回故乡改造乡学,振兴教育,创建方里模范高等小学,启新教育之先河。14年(1925),县设教育局。24年(1935),润镇高等小学成立。至此,县有高等小学3所,保立小学18所,保小分校30所,村立小学43所,在校学生1021人。30年(1941),淳化县创办第一所中学。1949年底,淳化县有学校172所,在校学生5387人。全县文盲占总人口的65%。[15] 建国后,1958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兴民办学校,是年始设高中。1965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县普遍开办耕读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严重摧残和干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废除“窑洞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1985年获省人民政府《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94年起,实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计划在1994~1998年,分五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自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狠抓校舍建设和内部配套,成效显著。至1996年底,淳化县有学校430所,是1949年的2.5倍;在校学生3.2万人,是1949年的6倍多。农民教育脱盲率达到88.6%。[15] 淳化县冶峪中学淳化县冶峪中学2007年淳化县完成危房改造18111平方米,争取中省危改投资817万元,实施改造项目16个。全年共撤并小学19所,新建学校15所,淳化县小学总数下降至156所,普通中学1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61人,小学专任教师13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531人,其中女生8996人。小学在校学生30531人,其中女生14403人。职教招生1335人,全年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8万人次。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9%。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流失率为0.5%,小学无流失。高中升学率40.7%。为完成“两基”验收共投资1461.1万元,砖砌围墙4624米,添置图书64000册,补充体、音、美器材1800件。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淳化教育网站,61所学校接入互联网,32所学校设计了网页。[11] 

    民生

    编辑
    2015年建成村级文体广场2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0个,为群众免费提供文艺演出121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00万元。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投资658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大类86个,实现了1060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8] 2014年民生投入达到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8%,投资7.5亿元的20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体竣工,“12345”一号通便民服务热线开通运行,镇村便民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全面推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50套、竣工915套。教育“双高双普”扎实推进,新建改造校舍1.87万平方米,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实现“八连增”。公立医院“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覆盖全县,开工建设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建成疾控中心实验综合楼、3镇卫生院住院楼、1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以及官庄、十里塬敬老院和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五保户”和“三无”人员实现全额救助,低保救助比例提高到65%,发放城乡低保和各类救助资金6546万元。公开招聘各类人才52名,新增城镇就业1464人。政府购买文化演出100场(次),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3100套,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30个、文体广场15个、农家数字书屋10个。成功挖掘推广淳化太极螳螂拳,广场文化活动得到社会赞誉。建设标准化放心粮油店5个、直销点7个,在县城布局放心早餐便民供应点5个,城区市民和学生吃上了安全营养的放心早餐。[6] 

    交通

    编辑
    交通图交通图211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有县道4条,全长120.35公里,乡道10条,156.78公里。方(里)胡(家庙)路、铁(王)十(里塬)路横贯县内8乡,乡村公路贯通全县。建成了安(子哇)照(金)路、固(贤)小(丘)路、官(庄)黄(甫)龙(高)路,打开了淳化县的四大门,实现了县乡公路网络化,通外公路联网化,乡村公路砂石化的目标。咸旬高速公路于2014年12月3日正式通车,淳化段 经石桥乡大店乡至淳化县城,沿县城西北升坡上塬,经润镇十里塬乡胡家庙乡,北接旬邑县土桥镇。咸旬高速的通车打破了淳化不通高速的历史,使原来淳化到西安四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大大的方便的市民的出行及城市化进程。

    旅游

    编辑
    仲山生态森林公园仲山生态森林公园距县城西南4公里,为淳化、泾阳两县天然分界,仲山生态森林公园仲山生态森林公园主峰钻天岭高1600米。东有嵯峨山,西为九嵕山,此山居中、序为二、因此称仲山。此山峰恋叠翠,幽林穿谷,杂果丰盛,中草药繁多,野生动物可观,怪石嶙峋,异态秀出,原始山林氛围浓郁,为渭北寻幽探奇的天然生态家苑。[16] 爷台山红色旅游景区爷台山位于淳化县固贤、方里、南村三乡交界处,海拨1313米。山势雄伟,岭野茫茫。解放战争时期,以天然屏障成为保卫陕甘宁爷台山红色旅游景区爷台山红色旅游景区区的前哨阵地,震惊中外的爷台山反击战就发生在这里。[16]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旅游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被国际友人誉为“悬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该景区已逐步形成三个功能区“红色教育区、模拟式战区、休闲服务区”,并逐步建成“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16] 金川湾唐刻经石窟唐刻经石窟位于石桥乡金川湾村西,冶峪河南岸山岩中。洞窟坐南向北,依崖凿窟,窟外石崖剥蚀,裂石欲坠。窟高约两层楼房,内室地面略呈方形。石窟内壁原有半圆雕坐佛像一尊,十年动乱中佛头被打碎,佛身裂为块状。其两侧原有胁侍像,现仅留残迹。坐佛有舟形背光,其顶有浮雕小佛像7尊,现已残缺不全。[16] 窟内东西两壁刻满经文,字径1.5厘米。存经可辨认的有: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七阶佛名经、如来示教胜军王经、妙法莲华经、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序品等。以残存字痕计算,两壁刻写之经文共约9万字,经文刻在易风化的细砂岩上,部分已脱落难辩。[16] 淳化烈士陵园淳化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龙屋村旁。淳化烈士陵园淳化烈士陵园园内苍松翠竹,郁郁葱葱,花艳草碧,亭台辉映。为革命光荣牺牲的73位烈士长眠在这里。1995年春,淳化烈士陵园被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 2014年谷口景区顺利建成,白马庄园、北山洞院太极文化养生基地、华晨嘉信葡萄酒庄等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农家乐”66个。甘泉宫国家级考古全面铺开,自编自排的大型秦腔历史剧《秦直道》在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展演中获得一等奖,“淳化荞面饸饹”成功进驻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实现连锁经营,旅游微信微博宣传有声有色,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3.6%。发展电子商务网店10个、物流快递公司11家,新纳入限额以上商业企业3家。旅游业发展步子大、态势好,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力不断释放。[6] 

    特产

    编辑
    苹果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淳化生产的各种水果自古就有“淳化水果胜仙淳化苹果淳化苹果桃”的美誉。淳化苹果现有红富士澳洲青苹新红星皇家嘎拉秦冠等九个名优品种。[17] 淳化苹果培育始于70年代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成为淳化县富民的支柱产业。1991年末,淳化县栽植面积10万亩,总产2.3万吨,收入3600万元,果农占淳化县农户75%以上。现有以矮化新红星,红富士,秦冠、王林等为主的优质苹果21万亩,1994年产果2亿余斤。[17] 金丝密枣选用大枣、马枣、圆枣和白沙糖精制。肉质丰厚,浸糖透彻,外表划纹清晰,呈琥珀色半透明。与杏脯同为县果酒厂的支柱产品。年出口20多吨,主要销往香港。[17] 杏脯以优质梅杏、葫芦杏、白砂糖为原料精制。成品色泽鲜亮呈半透明状,肉质丰厚,果味浓香。含有氨基酸、糖类、维生素C等多种成份。以其独特的色泽和美味赢得外商赞誉,销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1987年评为市优质产品。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99%以上。[17] 沙棘酱淳化县地北部甘泉山系及南部仲山,沙棘资源丰富。入秋遍山沙棘枸红,圆珠晶莹,含津欲滴。1985年始用沙棘试制成沙棘原汁、沙棘晶、沙棘油和沙棘饮料。淳化县生产的沙棘酱。1987年被林业部、水利、电力部评为优质产品。1988,1989年被外贸部指定为出口产品。[17] 

    著名人物

    编辑
    宣秉(?~30),字巨公,东汉初冯翊云阳(即今淳化县)人。少年时颇有节操,名显“三辅”。董贤(前23~前1),字圣卿,西汉哀帝(刘欣)宠臣,左冯翊云阳(今淳化县)人。杨显(1900~1975),字耀亭,夕阳村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将军衔。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团上校团长,国民党军二十七师师长,后调入甘肃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任和平(1891~1971),号任六,东奉岭寺人。幼入私塾,性豁达。精通外科,善治疮、淋、梅毒等症,富有怜恤之心,治愈患者数万以上,被群众誉为“神医”。[18] 张积家(1900~1981),程家堡村人。1934年4月参加革命,193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耀县民政科长,淳化县县长,三原县政协副主席等职。王保仙(1927~1999),西奉岭寺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商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18] 

    荣誉

    编辑
    2003年获国家绿色无公害苹果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19] 淳化苹果淳化苹果淳化县被评为“2007年冬季果树大改形全市第一名”。[19] 2007年被国家评为“中国苹果20强县(市)”和“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国家级荣誉称号。[19] 2008年淳化县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19]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词条图片词条图片(13)淳化县淳化县(5)

    陕西省行政区划

    国别: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会西安市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